棒球汽车网

汽车评测撞击

  1. 汽车碰撞实验都测试什么?

汽车碰撞实验都测试什么

谢谢邀请,汽车碰撞试验顾名思义就是测试汽车针对不同角度的碰撞会对车身造成多大的损伤,对车内成员能起到多大的保护作用,针对不同车型测试得到不同的成绩从而判断碰撞安全程度予以评级。

不管是哪家机构试验,基本都包括这几个项目:1、正面碰撞,2、侧面碰撞,3、模拟追尾,4、行人保护。

不同的试验机构在细节上还有一些细化的区分,大体项目还是类似的。一台车安全系数到底如何,不是看厂家的宣传海报,还是要看碰撞测试的成绩为准。

汽车评测撞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个人看法,希望对您有用。

国际通行的碰撞试验项目主要有四项:

正面碰撞、侧面碰撞、头部保护和行人保护。

汽车评测撞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美国欧洲日本三国的汽车碰撞试验开始比较早,执行也比较严格,我们国家做得稍微晚一些,但也越来越科学与合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制定并***取的中国新车评价规程——C-NCAP,2018最新测试项目主要有以下项目:

第一,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

汽车评测撞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试验车辆,前排驾驶席和副驾驶位分别安置两位男性假人后排左侧放置一位成年女性***人,中间和右侧分别放置一个儿童约束系统和3岁儿童***人,100%重叠,以超过50KM时速正面冲击刚性壁障,左右不得偏离150mm。

此项目旨在测试车辆对前排成员的受伤害情况、验证儿童约束保护系统的性能和对儿童成员的保护。

第二,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

试验车辆前排装置两位成人男性***人,后排装置一位成人女性***人,以64KM以上时速,40%重叠正面冲击固定可变形吸能壁障,不得偏离20mm。

感谢邀请。我是优车优评。

国人越来越注重安全,买车看中的也从性价比逐渐向安全性转变,这时候新车安全测试也越来越受重视。但很多人都只知道什么碰撞五星,具体都测试什么,保护什么却不甚明了。下面国车就以CNCAP进行说明。

CNCAP,就是China-New Car Assessment Program,也就是中国新车评价规程,共有四项主要评价内容(通俗语言描述一下): 100%正面碰撞、40%正面碰撞、侧面碰撞、模拟被追尾。

汽车以50KM/H的速度撞刚性墙,看车内***人的头、颈部、胸、大腿、小腿受损情况

汽车以64KM/H速度撞直角墙(模拟撞车前车头偏转与障碍物相撞),看车内***人的头、颈部、胸、大腿、小腿受损情况



模拟车辆从侧面被50KM/H速度车辆撞后,车内人员 头、胸、腹、骨盆部位损伤情况

模拟被追尾后,头部、颈部是否受到保护,是否有损伤,又叫鞭打试验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安全配置的评价,比如安全带未系提醒,测气帘,车身稳定系统等等

谢谢邀请。汽车安全测试主要有主动安全测试和被动安全测试,主动安全测试有安全带未系提醒、ABS防抱死刹车系统、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疲劳提示以及主动刹车功能等内容,被动安全测试有安全气囊、安全带、安全车身等内容。碰撞测试一般就指的是被动安全测试,即对车辆的正面碰撞(100%、40%)、侧面碰撞、追尾碰撞试验结果进行打分评估,比较有名的碰撞测试体系有欧洲的E-NCAP,日本的J-NCAP,美国的NHTSA-NCAP和IIHS碰撞测试,还有我国的C-NCAP等等。各大碰撞测试标准也有其侧重点,比如E-NCAP更关注主动安全配置的配备情况,IIHS则更加重视汽车结构的安全性。

尽量模拟实际事故

汽车碰撞试验,主要是通过对试验车或者投产车辆进行碰撞情形的模拟,来检验车辆安全性。对于试验车,碰撞不合格还可以进行改进完善,直到合格为止。但是一旦量产车碰撞不合格,就说明这款车理论考试不及格,到市场可能就是危险车辆。

【主流碰撞测试】

现在国际上主流的是欧洲的E-NCAP和美国的IIHS保险协会碰撞,其他的日本J-NCAP、澳洲A-NCAP 和中国的C-NCAP都有一定代表性,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够更贴近生活。

【C-NACP】

这就是网上号称中国牙防组的碰撞组织,但是不得不说,还是有有一定作用的。至少很多车还是可以看出碰撞的好坏的,知识表达的结果可能因为一些原因有偏差。但是不影响大家看图说话,这个大家心里都有数。

正碰

国内主要是有100%正面碰撞,这个主要是模拟车辆直接撞墙等情况,主要检查车辆发动机是否能自动脱落、车身整体结构刚度是否有过度变化。气囊、安全带都是否有效保护成员的安全。

偏置碰

国内的偏置碰是相当于车头一半撞击目标靶,所以相当于模拟错车时候辆车对撞的效果,这个毕竟车辆一半的结构应对碰撞,总体来说都还能不错的表现。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uni-baseball.com/post/12337.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